真愛家庭雜誌 第143期 (2025年06月) | ||||||||||||||||||||||||||||||||||||||||||||||||||||||||||
|
上帝能改變人的性傾向 讀到142期鄭智偉和彭麗欣夫婦的〈天作之合〉,被他們的坦誠分享深深感動,讚歎上帝在他們身上的奇妙作為,也化解了我心中的隱憂。 見過幾個看似溫馨和樂、兒女也各有成就的家庭,孩子中卻有人走上同性婚姻之路,這讓我非常震驚。是甚麼因素導致如此?我不禁擔心孫輩⋯⋯。可是智偉傳道見證了「上帝能改變一個人的性傾向,不需要逼著自己去硬做甚麼。」是的,愛我們、為我們捨己的主,必定有這個大能大力啊!(美國‧紐約‧艾湘) 家有LGBTQ孩子,怎麼辦? 在上期〈家有LGBTQ孩子,怎麼辦?〉一文中,作者歸納基督徒及教會常有的六種態度,我很能認同。 曾經陪伴一位有同性戀傾向的大學生,他的父母有五年時間拒絕接受他。一開始我偏向第二種態度:愛中勸導,愛罪人,恨罪行,試圖勸導其改變。 慢慢我了解到,對這個群體的關愛不應有期待及附帶條件,因而轉為第三種態度:同情與陪伴,以聆聽及陪伴為主,接納對方,不試圖改變對方。如此,彼此關係才能長久。(臺灣‧屏東‧王老師) 該不該幫子女買房? 我和先生的上一代都經歷過父母不明智、不公平的家產處置,導致兒女彼此怨恨失和。因此對於貴刊142期〈該不該幫子女買房〉一文中的議題,我倆格外留意。 例如我家老大三年完成大學教育後,就自願半工半讀,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比起由父母付學費讀研究所的弟妹,老大辛苦多了,但他從不抱怨。七年後老大夫婦終於決定要買房子時,為了感謝他當年不願給父母太大負擔的體貼,我們給了一個大紅包,讓他們決定怎麼用。我最欣慰的,是三個孩子關係融洽友愛,都相信自己是父母的「大寶貝」。(美國‧洛杉磯‧恩惠) |
|||||||||||||||||||||||||||||||||||||||||||||||||||||||||
![]() |
Copyright © 2001-202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