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43期 (2025年06)
主題企劃
呼籲篇
  補全原生家庭的生命拼圖
復和篇
  免可免之禍,享可享之福
自省篇
  尋求解釋,而非藉口!
突圍篇
  你不能選擇,但你可以決定
教練篇
  衝破原生家庭愛恨情仇三步法
 
真愛分享
真愛故事館
  從冰刀到筆鋒,從折翼到飛翔
家庭EQ坊
  大火燒出來的EQ課
家有浪子浪女
  不成器的孩子
長輩照護
  規則之間開點恩典門窗
家庭休閒
  消解旅行焦慮 3 訣
真愛交流道
  家有LGBTQ孩子,怎麼辦?
一笑抵萬金
  該給100分?!

超強的「神奇女俠」

        高丹丹出生於冰城哈爾濱,與冰雪有一份特殊而奇妙的感情。七歲時,她陪同學去冰場參加滑冰訓練。同學練習時,她坐在旁邊觀看。教練看她無聊,就邀請她一起受訓。丹丹初上冰場就表現出十分優異的稟賦,好像與冰面融為一體,滑得十分開心。第二年她就超越所有隊員,代表區裡參賽。在市裡的比賽現場,她又被市級教練相中。

        教練發現她是靠頭腦滑冰的人。接下來她一路輝煌,被送到體校,進入專業隊,頻頻在比賽中獲獎。她曾經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夢想:「所有的青春歲月,每天吃飯,呼吸每一口空氣,所做的事情,都為了那一件事,就是我為之生、為之死的奧運冠軍。」

        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丹丹被磨礪出強大的意志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她裡面漸漸生根發芽。採訪中,她如此描述訓練中的自己:「白天在訓練,晚上躺在床上想著訓練;腦海中重播訓練中的每個細節,時間把握精準到秒。」朋友們都佩服她超強的耐力,稱她為「神奇女俠」。

夢碎的「冰雪女王」

        冰上運動原本就比較容易發生意外,短道速滑因為場地太小,講求速度,而且運動員都自帶冰刀,就像攜帶兇險的武器在競技,訓練和比賽尤其危險。

        因為丹丹出色的資質,教練對她寄予厚望,把奧運冠軍楊揚奪冠時曾經穿過的冰鞋送給她。吊詭的是,她穿上這雙冰鞋後,怎麼都滑不快。一次穿這鞋訓練中,她摔倒,胸椎多處骨折,被送到醫院時已經氣若游絲。等到搶救過來,慢慢復健之後,被判定要離開最熱愛的冰場。

        12年來,她惟一熱愛並且專注的事情就是滑冰;醒著夢著都是冰場,環繞著她的全是冰雪的氣息。她所有的記憶都在重複一件事:滑冰。可是醫囑就像一份審判書,攤在她面前;冰場、冰鞋和冠軍夢像是打了死結,讓她對上帝充滿怒氣!

十字路口的對話

        從冰場退下來的丹丹,最初像落在冰窖裡。她總希望坐公車時司機飛車而失事,當場結束生命。

        退役一年後的一天,她開車經過十字路口,等待紅燈轉綠時,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坐在馬路邊上。這位女孩的神態舉止勾起了她的回憶,覺得特別像一年前的自己。

        她的委屈和怨氣泛上來,心裡質問上帝:「祢為甚麼不讓我站到奧運會領獎台上?」

        一個意念隨之浮上腦海:「如果站上去的話,今天妳就不會在那家小小的飯店出現。」

        她剛剛去一位姊妹開的小飯店,姊妹是老闆,丹丹向她傳福音,她就可以傳給整個餐廳的服務員。

        丹丹不理解,繼續問:「我在一家小飯店裡面傳福音,哪能和站在奧運會領獎台上的榮耀相比?」

        那聲音又回應:「我要讓妳成為別人的祝福。妳站在領獎台上,榮耀的只是妳自己。」

        她曾經努力閱讀思考,想要與上帝達成和解,但是沒有成功,直到上帝的話語親自臨到,扭轉她執拗的心。

        「成為別人的祝福」才是上帝對她真正的呼召!這句話給她的生命重新插上翅膀,再次飛翔。那紅燈前不足一分鐘的時間,成為高丹丹生命的轉捩點。

進入專業寫作隊伍

        轉業後,上帝奇妙地帶領她到文聯。在那之前,文聯已經13年沒有進一位新人。上帝最了解她。其實除了滑冰,她的另一個稟賦就是寫作,在小學時已初見端倪,作文經常被評為優秀。

        進入運動隊後,其餘運動員最多只寫訓練日記,她則主動多寫一項生活日記。因為對文學的興趣,在訓練之餘,她一直保持著閱讀和書寫的習慣。

        進入專業寫作隊伍之後,她依然表現出特殊的天資,在編輯、採訪和寫作中,遊刃有餘。運動中訓練出來的強大意志力再次發揮作用,她常常泡在圖書館,清早8:00背著書包前去,晚上10:00回家。她閱讀大量書籍,有些書還讀了三遍,也做了無數筆記。

        慢慢地丹丹開始發表一篇篇文章,其中〈冠軍的傷疤〉曾獲飛揚文學獎首獎,還出版小說《短道》,講述她青春時期滑冰的故事。

        可是如何把寫作與信仰結合起來?丹丹起初沒有找到聯結點。直到讀了法蘭西斯‧薛華的作品,又因莫非老師的引薦,開始參加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創文)的寫作營會,她漸漸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把信仰融入故事,寫作越來越得心應手。她的散文〈世界是雙尖頭鞋〉,曾獲創文文學獎散文類優勝獎,並被選入臺灣的高中國文教材中。

特需孩子的母親

        然而寫作上風生水起,生活上並非一帆風順。孩子以勒出生後,丹丹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他身上。她用盡一切方法,想要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可隨著孩子的成長,她發現以勒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情緒特別極端,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以勒七歲時,被診斷患有亞斯伯格症。丹丹一下子掉入深淵,努力閱讀相關書籍,想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從書籍看見孩子未來可能需面對的苦難和折磨,以及伴隨一生的難題。她覺得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都毀了,一週之內頭髮白了不少。但這次她沒有質問上帝,而是堅強地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問題。

        她知道亞斯伯格症孩子可能有許多天才的特質。她想要陪伴並幫助孩子,讓他發揮潛能,盡可能達到高功能的生活狀態。丹丹先帶孩子去臺灣找醫師進行評估,然後結合孩子的年齡和行為特點,進行閱讀和實踐操練。這過程非常不容易,她暫時放下手頭的寫作,每天全力以赴只做一件事─搞定孩子。

        例如以勒因為媽媽來接晚了,情緒崩潰,嚎啕大哭,無論老師如何勸都沒用。他上學時如廁不能用蹲便,只用坐便,給老師帶來很多麻煩。老師評價孩子忍耐力太差,給他戴上一頂品格有缺陷的帽子。

        丹丹知道這不是品格問題,亞斯伯格症孩子的思維就是這樣不能變通,固定下來的就不能改。因此她帶著以勒去廣州、韓國和香港時,隨身行李中,總要有一個坐便盆。周圍的人和老師都不理解,認為這個媽媽太嬌慣孩子。她就向他們解釋甚麼是亞斯伯格症,贏得他們的理解和對孩子的支援。

        以勒的睡眠、飲食、運動、情緒等各方面,丹丹只要發現有問題,就竭盡全力去解決。她說:「這些年我的兩隻眼睛就像放大鏡,他只要稍稍有一點甚麼問題,我就會把成因分析出來,然後尋求從上帝來的智慧和耐心⋯⋯。」憑著如此毅力,她幫助孩子一點點成長,也成為陪伴亞斯伯格症孩子的達人。

成為眾人的祝福

        上帝在訓練這位特需兒的母親時,也在訓練一位文筆雋永、內涵深廣的作家。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涉及許多領域:教育、社會、家庭,以及世人對成功的定義等等。丹丹需要照顧孩子,很難及時寫出來,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從來沒有停止過。上帝似乎也一直在預備她,利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為她的心靈鬆土、澆灌並培育。

        2023年春天,莫非老師在創文的工作坊中帶領40天的默想操練。當時有一百餘人參加活動,大多數操練者只是回應莫非老師的呼召而做出默想回應,只有丹丹把每天的默想都寫成靈修短文。

        40天的默想操練和靈修書寫,打通了丹丹的大腦,把平時冥思苦想的問題一個個帶入密室中,與上帝深入交流。之後寫出40篇凝練深刻的靈修文章,彙編成集,取名為《像一行詩那樣劇烈燃燒》。這本靈修集不僅是上帝對她的賜福,突破她的寫作瓶頸,更激勵了很多創文的學員。

        上帝繼續大大使用她,讓她在777網路社群(一個特殊兒媽媽社群)參與文字服事。社群中的母親們有一共同意願:普通的孩子教一次、兩次或七次會的,她們的孩子可能要教到777次。無論如何,她們定意要理解、接納、陪伴並幫助孩子。

        丹丹把自己陪伴孩子的親身經歷寫成一系列文章,鼓勵社群中很多母親,使她們不僅轉變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法,其中有許多人也開始拿起筆,寫自己與孩子的故事,把上帝藉著特需兒帶來的祝福傳遞給更多人。

        面對生活、寫作和常常出現新鮮問題的孩子,也許高丹丹還沒有完全達到她想要的理想狀態─「鬆弛」。但上帝正訓練她成為一位敞開而寬廣的母親,也成為祝福世界的文字工作者。

        丹丹的文字中常常跳躍著信心與希望的小火苗,給廣大讀者帶來信仰與文學的感染力。這份激動人心的力量並非一日形成。從經歷的坎坷中,她採擷生活細碎的苦難,串成一行行美麗而豐富的文字,在世界和人們中間撒播愛與信心,傳揚上帝國度的好消息。

        上帝雖讓高丹丹在冰刀上折翼,卻以慈愛扶助她飛至高空,成為一束光,以筆鋒為活在困境中的家長和孩子,帶來盼望與生機。

本文取材自創文Podcast「故事切入點 」之《寫小說的冰雪女王》上下集,歡迎掃描QR Code,聆賞精彩訪談音頻。


   
Copyright © 2001-202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