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41期 (2008年05月)
主題企劃
親歷篇
  回頭有路
話題篇
  母女間的愛恨情仇
檢測篇
  女兒vs.媽咪
 
真愛分享
親子交流道
  以愛勝礙
  孩子,讓我伴你走過
夫妻一世情
  夫妻吵架藝術13訣
母愛的力量
  改變女人一生的愛
故事森林散步
  林間暗影
真愛交流道
  真愛密碼有解



故事森林散步 系列之二
林間暗影
——傳統童話中的人性黑暗面
█黃瑞怡


         或許因為傳統童話通常有個皆 大歡喜的結局:「從此以後,他們就 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許多讀者 輕易將童話天地塗抹上光輝的玫瑰 色,想像那兒長久是晴空無垠,鳥語 花香……這回當我們走入故事森林, 請試著放緩腳步,或許會看到樹林 裡竟有暗影窺伺。那些躲藏在角落 裡,難以具體描繪的黑暗物事,是人 們白晝也不見天光的夢魘嗎?
         究竟傳統童話中埋伏著哪些人 性黑暗呢?從孩童的觀點出發,至少 可以分成兩大陣營:


I. 包括父母在內的外在威權所加諸 於孩子身上的黑暗
         棄絕
         上帝原初在愛的關係裡造人,每 個人都有被愛、被肯定、被接納的深 層需要;對孩子來說,若有比自己無 意走迷了路更可驚怖的遭遇,應該 就是被父母有意地棄絕!
         格林童話中,漢斯和葛蕾特兄 妹遭難熬饑饉的父母捨棄在野林深 處,兄妹倆並不求在荒野自力更生, 而是千方百計想回到將他們撇棄的 父母懷抱。孩子是多麼渴求父母的 膀臂!
         殘暴
         也有些童話故事中的孩子,僥 倖留住屋簷下,卻得在他人的肢體 或言語暴力中掙扎求生。灰姑娘是 24/7(全天候全週無休)的無酬童 傭,工作範圍包羅萬象,還得忍受冷 嘲熱諷。 小紅帽(甚至她的高齡祖 母)是男性情欲暴力下的受害者。
         暴力推展到極端是兇殺,從繼 母欲除之而後快的白雪公主,到遭巫 婆囚禁的漢斯和葛蕾特兄妹,到被 大野狼活吞下肚的小紅帽,都面對不 同形式的死亡威脅。
         偏愛
         若說棄絕、殘暴、兇殺是現實生 活中少數人的不幸命運,那麼多數人 都能感同身受的,當數童話中層出不 窮的長輩偏愛與平輩妒嫉。傳統童 話主角常常有「爹不親、娘不愛」的 特徵,從上下不討好的灰姑娘,到心 地善良、頭腦簡單的傻子依凡,都得 不到父母或手足歡心。
         他們如何在艱難的環境裡求 存,如何在不公的人際關係上平衡, 又如何保守自己良善品性,是故事前 進的動力,也是讀者可以深思之處。


II. 孩子自己裡頭的罪性
         短暫聚焦傳統童話故事中,林 林總總加諸孩子身上的人性黑暗,是 否已讓你驚訝地摘下玫瑰色的閱讀 眼鏡?
         讓我們再往深處看,故事森林 中暗影幢幢,難道全是外在環境與 他人投下的嗎﹖其實,孩子自己的 內心,並不是晶瑩剔透、毫無暇疵的 水晶,只有純真亮光,找不到齷齪黑 影。
         借用心理學家凱許登在《巫婆 一定得死》書中的說法,傳統童話魅 力歷久彌新,肇因於童話常藉著邪 惡角色的動機與行為,深刻暴露了孩 子自己裡頭的罪性。他進一步列舉了 「童年七大罪」:

         虛榮
         儘管世故的小矮人再三警惕,白 雪公主仍因為虛榮心,讓以美麗緞 飾、髮梳為餌的惡巫婆一次次登堂入 室。我們的孩子,是否也常常分不清「 需要」和「想要」,重外表過於實質?
         貪吃
         漢斯和葛蕾特,如同許多孩童, 擋不住糖果薑餅屋的誘惑;為饞食無 所不用其極的巫婆,正象徵饑餓的自 我,是孩子貪求口腹之慾不能滿足的 弱點化身。
         嫉妒
         從《灰姑娘》到俄羅斯童話《青 蛙公主》,許多童話都呈現手足間的 嫉妒,在人際關係上引發的麻煩。聯 想到聖經創世紀中首樁謀殺悲劇,就 是該隱、亞伯親兄弟相殘。嫉妒是得 認真面對的罪性,才不會成為孩子一 生壞朽根源。
         欺騙
         童話世界或許比現實單純,但依 然交織著大小謊言,像《養鵝女》這 類的故事中,女僕為了與王子成婚而 謊冒公主。《倫佩斯提斯金》中,從父 親到女兒,都在威權角色前謊話連 篇。這些故事,幫助親子間面對彼此 善意、惡意的謊言,思索誠實和虛謊 的短期、長期影響。
         色慾
         傳統童話少有情慾細節描述,但 在著名《蕊潘慈兒》故事裡,對身心 未甄成熟時的少男少女關係危機, 與未婚生子的後果,提出嚴肅警告。 雖然現今世代距《蕊潘慈兒》有數百 年,對神聖婚約的無知,對情慾的放 縱,依然讓眾多少年陷入深坑。
         貪婪
         在《傑克和豌豆》故事中巨人貪 婪又吝嗇,但傑克三番兩次攀上魔 豆藤,偷竊巨人的金幣、金鵝、金豎 琴,不也是貪得無厭?如今孩子多 半在物質豐裕的環境成長,感恩、知 足、自我節制更是不能輕忽的操練。
         懶惰
         傳統童話有明確道德原則,其 中之一是,蠢笨的人還可能有傻福, 但懶惰的人難逃惡運。《木偶奇遇 記》裡的木偶皮諾丘,必須等到惡劣 環境修剪了他原本好逸惡勞的品格 弱點,才能成為真實的人。

         童話的功用不僅在揭露孩子裡 頭的罪性,更在於幫助孩子處理人格 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善惡交戰、內心 衝突。從心理觀點看,童話幸福快樂 的結局,象徵自我正面力量獲勝,巫 婆被除去,她象徵的人性邪惡也隨 之消滅,孩子也從反覆閱讀相同童 話故事中,學習對抗自身罪惡。
         父母、祖父母如何面對傳統童 話中對人性黑暗的描繪:
         作法大概不出三種︰一是刪減 派,認為有害兒童純真心靈,幼稚心 智,應儘量輕描淡寫,一語帶過,甚 至全然剪除。一是保留派,相信對現 實人性黑暗的認識,是成長必經的 歷程,孩子可以從中警惕並學習。最 後是開放與選擇派——每個家庭,每 個孩子狀況不同,要因人變通,因材 施教,權衡個別差異來決定給予何 種童話版本。更別忽略了孩子會成 長,身心需要會改變,比如四五歲時 從父母,幼稚園老師那裡聽到灰姑 娘以善報惡,安排姐姐嫁入皇宮的 結局,而孩子十歲時,或許能自己閱 讀原始格林版本,姐姐們惡有惡報, 遭鳥啄瞎雙眼的終局。不同版本象 徵的不同道德原則,當然也提供親子 深思、討論契機。
         下一次當我們有機會唸童話故 事給孩子聽時(或孩子唸童話給我 們聽時),不妨停下來問問孩子一些 問題。諸如:「故事中哪個角色讓你 覺得羨慕、厭惡、畏懼?為什麼?」「 故事中哪個角色最像從前或現在的 你?」「故事中的主人翁作了什麼聰 明的抉擇?又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為什麼故事中的主角與巫婆都犯 了同類的錯,巫婆卻要遭受殘酷的懲 罰?巫婆有沒有別的出路?」
         如果孩子對某個特定故事展現 強烈興趣,百聽、百讀不厭,更值得 我們和孩子一同深入挖掘。
         今天的故事森林散步,是否顛 覆了你原本對童話百分百純真美好 印象?童話植基於代代相傳口述文 學,圖騰般突顯了人性—包括成人和 孩童—的晶亮與污穢。
         這些故事圖騰,提供親子認識 彼此內心迷宮的路標,也豐富親子 討論關係盲點、個性軟弱的語彙。
         對孩子來說,罪性可能是抽象概 念,但故事角色、情節能夠活現內心 幽微。如同西班牙作家薩豐在《風之 影》中說道︰「書是鏡子,人只能在書 裡看到自己的內心。」
         當然,僅僅靠自己在故事森林裡 闖盪,我們仍然避不過絆跌、迷路、 被野獸吞噬的風險,因此別忘了和孩 子一同點燃真理的燈籠,唯有祂能 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認得清、走得 出林間暗影。

延伸閱讀
《巫婆一定得死— — 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T h e Witch Must Die: How Fa i r y Tales Shape Our Lives) 凱許登
(Sheldon Cashdan) 著 李淑峮譯,台北,2001,張老師,2001。
《童話可以這樣看:經典童話讀書會》林玫伶著,台北,2005,幼獅。
《換個角度看童話:經典童話讀書會》林玫伶著,台北,2007,幼獅。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