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30期 (2023年04)
主題企劃
話題篇
  新關係,新期許:當子女離巢時
答問篇
  新圈子,新角色→新挑戰,新解方
 
真愛分享
生命教練伴你活
  家人生命教練內功心法
性別關係懇談室
  伴兒女行過出櫃風暴(下)
家庭信仰傳承
  PK歸家路
家庭EQ坊
  哎呀,我忘了要做甚麼!
真愛交流道
  家人生命教練?原來如此!
一笑抵萬金
  都是喝酒惹的禍

        我從小生長在牧者家庭,是所謂的PK(Preacher's Kid)。通常,牧者或教會長執同工的子女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很順服、愛主,像小撒母耳一樣,能聽到上帝的聲音,願意一生服事主。另一種則是懷疑、抗拒、遠離父母的信仰。我就是屬於後者。所以我如今在從小就參加的同一個教會擔任牧師,委實跌破了很多長輩的眼鏡,他們看著我長大,知道我過去如何叛逆,如今的轉變,的確讓人難以相信。

我為何叛逆?

        總結我自己和其他牧者子女的經驗,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叛逆的原因:

        1.不想當屬靈乖乖牌:一般會友對牧者的子女設有某種無形框架,對他們有既定的要求。例如我們從小就要穿戴整齊、舉止端莊,手拿聖經去聖殿敬拜。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有自己的信仰方式。

        2.受到不同標準的對待:幾乎每個禮拜天下午或晚上,母親都會對我說:「今天早上主日學老師說你不聽話。」我心裡很不平衡。我雖然不聽話,但在那群不聽話的孩子中,我還算是比較好的,為甚麼只有我被告狀?只因為我是主任牧師的兒子嗎?這使我對教會和信仰更加反感。但是對我好也不行,例如當我跟一群孩子在玩時,總有熱情的阿姨們會把我叫到一旁,給我甜點、飲料,說些我父母對她們多好之類的話。試想,我拿著那些東西,同伴們還會跟我玩嗎?他們會眼紅、嫉妒,覺得我有特權,我跟他們之間的關係立即生變。大人對我好、對我不好,都不行,當PK真的很難搞!

        3.因表現不佳,導致更容易被忽視:我在教會是個問題人物,所以很多服事都不會找我。又因身分特殊,沒有輔導長輩肯認真帶領我,也許他們怕我會告他們的狀。因此,我就越來越獨斷獨行。

        4.接觸更好玩的世界,教會不再吸引我:雖然教會中的長輩還是很關照,可是外面的世界更吸引人。於是很多牧者子女離開無聊的教會生活,走入演藝圈或其他有創意的領域,卻不願意以他們的才華服事主。洛杉磯曾有三個華裔青年組成L. A. Boyz樂團,後來他們到臺灣成立Machi嘻哈樂團,掀起狂熱的嘻哈風潮。我那時還在國中、高中階段,就跟著潮流打耳洞、跳街舞、唱饒舌歌、去夜店、蹺 家出去鬼混……。對教會越來越無感、冷淡,也遠離了上帝。在嘻哈文化中,我最喜歡跳街舞,花很多工夫苦練,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舞者。

父母不住禱告

        我那些年間的言行舉止,有意無意間給父母的事奉帶來極大困擾,可是我毫不在意,一心要追尋自己的夢想。後來一位傳道人對我說,當年在教會一場愛筵上,有人半開玩笑地對我父母說:「王哥,林姊,你們那麼會教導,怎麼不教教自己的兒子啊?看他現在都變成甚麼樣了!」現場一片尷尬,我父母甚麼也沒說,就默然離開。

        然而感謝上帝,父母對我一直有很大的包容、愛心和等候。我相信父母當時對我,該說的都說了,該管教的都管教了,最後依然無效,他們只能不住地禱告。

        2005年夏天,大學聯考一結束,我就跟朋友騎摩托車去阿里山玩,準備好好享受一下奔放的自由。哪知第二天一早,就出了車禍,腳骨斷了。被送到醫院。我問醫生以後還能跳舞嗎?他搖頭說:「再也不行了!」當下我不僅腳骨碎,夢碎,心也碎了!

        復健期間,父母安排我住在教會,每個週六、週日被推著去聚會。弟兄姊妹很關心,為我禱告,相信上帝那時開始在我心裡動工。正好有一連三天的「遇見神營會」,我又被「押」去參加,在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心目中,那一連串冗長無聊的聚會多恐怖啊!哪知第一、二場聚會,我就痛哭流涕,大大經歷到上帝的恩典。

        從小到大甚麼聚會沒參加過?他們的套路我心知肚明―聚會最後,司琴一定彈旋律悠揚的詩歌,講員講些懇切感性的話,呼召大家走到台前,問:「你願意獻身作全職傳道人嗎?」然而,義人的禱告大有功效,父母多年來為我不懈的守望,上帝終於動工了。就在那次營會中,感受到上帝的愛是那麼真實,我對耶穌說:「主,我要事奉祢,一生為祢而活!大學四年,我不要再過糜爛的生活,我要為祢所用!」

易子而教

        然而,這並不是我「歸家路」的結束,而是另一段漫長旅程的開端。牧者的子女學習服事同樣分兩種,一種是留在父母身邊,接受父母的教導,幫助父母;另一種則是很難接受父母的教導。我又是屬於後者。我的父母很有智慧,把我交給別人;母親常說這是「易子而教」。

        我考上文化大學,參加華岡團契,跟著他們到全臺灣各鄉鎮挨家挨戶傳福音。上帝在此時將傳福音的負擔放入我心中,並呼召我一生為傳福音而活,我也因此決定未來走向全職事奉之路。我雖曾夢碎,但上帝在華岡給了我更美的夢。

        2015年至 2017年,我到美國洛杉磯讀神學院,原本是想藉此在《標竿人生》作者華理克牧師的教會實習。然而我到達美國的第一個週末,小阿姨就帶我去她教會的青年聚會。放眼望去,都是比我大五到十歲的姊妹,沒有弟兄。那時我快三十歲了,那個聚會讓我倍感壓力,好像是個姊妹下午茶聚會。後來看到教會裡其他弟兄姊妹大多是五六十歲!師母情詞迫切地請我留下,盛情難卻,我只好照辦。

        三不五時,我們就帶隊出去服事街友,不是單單給他們食物,而是跟他們作朋友、陪伴他們、了解他們。以前都是帶領年輕人,從來沒有這種經驗,從主任牧師和同工團隊身上,我學習憐憫人的服事。主任牧師對我的講道要求非常嚴格;每次講完道,去他的辦公室討論,出來常是灰頭土臉。那時期的訓練,大大提升了我的解經講道。

        畢業回臺灣之後,去了新店行道會,學習禱告、領導力、帶領大型聚會,以及其他許多寶貴的功課。最大的收穫是我娶回了嬌妻。我參與過事奉的每個教會,風格及恩賜都不一樣,跟我的母會完全不同,父母相信我去的地方,都是上帝的帶領,所以能夠全然交託。

父母的榜樣

        無論我在海內外哪個教會服事,總有人對我說家父家母的為人和事奉。我想他倆都很低調,怎麼我到任何地方,都有人稱讚他們的服事?爸媽雖然默默地做,但他們的生命和服事都影響人。他們不需要說教,從別人的口中,我看到他們的生命見證,也希望跟他們走一樣的道路。

        牧者父母對兒女一定有影響,有的是直接,有的是間接,以至於兒女願意走他們走的路。

新生代「歸家」的攔阻

        最後,作為新生代牧者,在此與家長及牧長分享我心目中年輕人接受父母和教會信仰傳承的五大攔阻,求主賜智慧和動力,讓教會有所突破。

        1.後現代主義及自我中心:用老舊的方式辯證福音,結論往往是「耶穌不是瘋子就是救主。」然而,對新生代,這種理性辯論的方式不太有效,因為他們覺得凡事沒有對或錯,偏向倚靠感覺或個人經歷。

        2.沒有得到愛、理解與接納:上帝所創造的人,都需要愛、理解、接納。年輕人如果沒有感受到這些,道理講得再好也聽不進去。

        3.缺乏自身經歷:新生代需要親身經歷主。父母、牧者、屬靈同伴迫切為他們禱告,非常重要,求上帝親自在他們身上動工。聚會能否讓他們感受到主的同在?或者只是例行公事?這對年輕牧者也是非常大的挑戰。

        4.缺乏榜樣:若能從父母、輔導以及長輩們身上看到真實的見證,他們會願意跟隨效法。

        5.父母輩在教會不和睦:若父母在教會與人不和睦,子女就很難留在教會。我親身體會許多如Francis Chan牧師 2017年在華人差傳大會所描述的華人第二代基督徒的經歷。孩子們這週在教會外面玩球,下一週卻少了幾個玩伴。大家問原因,原來是他們的父母跟同工吵架,全家離開教會了。再下一週又見另一個人沒來,是因為他父母跟小組長吵架,全家也離開教會了。小時候一起長大的同伴越來越少,他們不了解為甚麼大人總是為了一些無法解決的事爭論不休而離開,這對於教會和家庭都沒有好處。如果上一代能真正活出「主內一家」的和睦,下一代自然會喜歡留在教會。

分享者王恩霖牧師於2023年1月15日在張茂松牧師(下圖左一)主禮及父母親(下圖後)祝福下,接任臺灣臺中客西馬尼行道會主任牧師。恩霖母親林淑珍牧師的信仰傳承見證,請享讀本刊124至127期「甜水江河」系列文章。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23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