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20期 (2021年08)
主題企劃
預防篇A
  10劑性別困惑疫苗,你為兒女打了沒?
預防篇B
  媽咪,我是從哪裡來的?
迎戰篇
  當孩子出櫃……
實例篇
  不管「她」或「他」,都是我寶貝!
資源篇
  斷背山遇真彩虹
 
真愛分享
婚姻雕塑坊
  家變枷,蓋茲夫婦離婚的警惕!
幼兒教養
  在家也能蒙特梭利
幕前幕後
  故事背後有故事!
真愛交流道
  現代人的家庭怎麼了?
一笑抵萬金
  有夠甜!

        五歲的女兒有天幼稚園放學回來,劈頭就問:「媽咪,我是從哪裡來的?」

        媽咪心裡想:「該來的終於來了?!」於是使出渾身解數,仔仔細細講解了兩性的生理差異、青春期以後的生理變化、胚胎的發育過程,當然還有難度最高的部分―從爹地那裡出來的小精蟲勇士如何在游泳比賽中脫穎而出,找到媽咪肚子裡的蛋蛋公主,跟她結婚。

        一口氣說了 15分鐘,媽咪不禁為自己能如此深入淺出、精闢生動而得意洋洋,不料女兒卻一臉困惑地說:「媽咪,我是問我們以前住在哪裡呀!」

性教育要及早

        幼兒性教育確實是相當難以拿捏的課題。然而,教,總比不教好。父母是幼兒最佳的性教育老師,若不負起責任,小孩自會從電視、書籍、網路、電腦遊戲、玩伴、同學那兒,吸收到許多似是而非、扭曲污染的所謂「性知識」。

        「性教育」絕不等於「性交教育」或「性器官教育」。性教育乃是全人教育的一環,目標在於使孩子將來成長為身心健康、自信自愛、尊重異性、且能發揮上帝賜給兩性之不同特質的紳士和淑女。

        因此,我們家的「性教育」從孩子幼兒時期就開始了。首先,是父母以身作則,表現出兩性互補互勵、彼此尊重的典範。像甚麼「妳們女人懂個啥?」「你們男生就是這麼粗魯!」「三姑六婆!長舌婦!」「好色男!」等等刻板化的性別標籤,都自我警惕盡力避免。

在生活中教導

        因家中有不同性別的孩子,我們很努力使家庭成為教導兩性和諧共處的生活課室。所以,在孩子未滿五歲之前,讓他們一起洗澡,好幫助他們自然而然認識並接納兩性生理結構的差異。

        我們夫婦自認對家中電子產品管制相當嚴格,然而有時連標示著普遍級(General)的所謂「家庭影片」也會出現「清涼」鏡頭,真是防不勝防。每天出現在電腦和手機上的畫面也偶有裸露鏡頭,還來不及遮掩或滑過,孩子就看到了。

        「這個阿姨為甚麼不穿衣服?」記得女兒第一次看到時這麼問。「因為她不懂禮貌!」當時七歲的兒子義正辭嚴地回答。女兒滿意地「嗯」了一聲,接受了這個答案。

        我們平時就針對孩子各種可能的問題設想演練,遇事時因齡因材施教,既不避而不談,也不胡謅一通,但也留意不講得太早、太多、太深。

處變不驚

        第一次發現幼兒掀別人裙子、撫摸性器官或玩「檢查身體」的遊戲時,我們相當震驚。幸好及時想起過來人建議:「處變不驚,冷靜自然是最上策。」

        其實大多數幼兒在做這些動作時,並沒有「性」的意識,可能只是覺得好玩、或想引起大人的驚訝和注意,或因大人禁止而勾起好奇心,或者似懂非懂地模仿電子產品中看到的行為。

        在遇到這些狀況時,我們一再告誡自己莫一出口就是「髒死了!」「不要臉!」,或是暴跳如雷、出手懲罰。我們會驗明緣由對症下藥,例如:多陪孩子做有趣的遊戲、給予更多關心和注意、以適當的解說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注意營造純淨的生活環境、調整管教方式等。

教孩子保護自己

        最後,不能不提到有關「兒童性騷擾」這個不愉快卻又極為現實的問題。以下三點建議供您參考:

1.非禮勿摸: 讓兒童知道自己身體某些部位是屬於個人隱私,別人不該隨意碰觸,例如胸部、私處、臀部等。我們家是以「連在夏天都有衣服蓋住的地方」來釐清界限。

2.學會說不: 教導兒童分辨不同形式的觸摸,知道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教導孩子對不正當或不舒服的身體接觸勇敢地說「不」。尤其要讓兒童知道,這原則同時適用於熟人和陌生人。

3.自重自愛: 父母以身作則,指導兒童適宜的穿著和言行。嚴嚴叮囑他們―在公共場所不可離開父母視線;無論去哪裡,絕對避免在無人處逗留。

本文修訂增補自本刊第16期,供讀者重溫、學習。本會備有兒童/青少年「英文性教育好書推薦」( 美國讀者可向本會奉獻索贈 ) 及「英文性教育拒絕閱讀list」,請上本會網站首頁右側,在「實作資訊」專區中點擊瀏覽。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21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