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8期 (2017年12)
主題企劃
話題篇
  單親理財7良策
資訊篇
  理財專文分享
實例篇
  超越困境,樂享豐盛
 
真愛分享
青春路上伴你行
  意外的禮物
夫妻一世情
  金婚燕爾,榮神益人
e世代的好父母
  尋覓平衡點
晚風習習木長青
  馬桶上的火雞餐
休士頓災區直擊
  洪水滔滔見真情
一笑抵萬金
  你跟衛星連上線了嗎?

畫中人現身
        一踏進蘇文隆、李惠蓉伉儷的家,就有一種特有的溫馨氣氛。走到餐廳,牆上、玻璃櫥櫃中全是大大小小鑲框的照片:兩人的結婚照、銀婚、金婚照,原生家庭父母弟妹們的合照,兒女孫輩的畢業照、生活照,三代同堂全家出遊的紀念照⋯⋯,彷佛置身一座家族回憶博物館。注目細看,無論是黑白或彩色,相片中每一個人都彷佛用微笑或開懷大笑、默默在述說一段又一段幸福歡樂的家族往事。

        這些照片中最吸睛的,是文隆牧師與惠蓉師母的結婚照。雖是年代古早的泛黃照片,可畫面申青春秀美、清純脫俗的師母卻依然讓我眼睛一亮。當惠蓉師母從房中出來,親切地與我打招呼時,我不由得心中驚歎:「啊!黑白照中的人兒走進彩色世界來了!」接著忍不住脫口而出:「師母!您怎麼看起來跟五十年前結婚照裡的人一樣年輕啊?」

        文隆牧師透露,當初在臺北和平長老教會青年團契,第一眼見到惠蓉師母時,也有類似的驚豔感。他回憶,當時即刻湧起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位剛上大學、氣質出眾的女生,長得好像他在臺大宿舍掛曆中的清秀佳人!

三年筆友
        「師母呢?也是對牧師『一見鍾情』嗎?牧師有沒有馬上展開熱烈追求呢?」

        惠蓉師母笑了:「那時談戀愛可不像現在這樣!我們都是很含蓄地交往喔!」

        她說,那時剛從高雄老家上臺北念書,在教會團契中碰到這位英姿颯爽的男生,覺得他跟其他的男孩不太一樣,常像個傳道人,苦口婆心地勉勵大家要好好愛主、勤讀聖經。雖然只大自己兩歲,但流露出一種成熟穩重的屬靈氣質,而正是這樣渴慕上帝、熱心追求的信仰態度,不覺吸引了她─以至於在收到第一封情書後,縱然還沒有機會認識結交其他人,便欣然接受他的請求,開始書信往來。這「筆友」一作三年,這些信至今都還好好保存著!

        「以牧師後來多年牧會、在神學院教書、發表各樣文字作品並出書的功力來看,想當然那些情書,必是字字打動人心,讓女孩子芳心暗許的吧?」

        想不到惠蓉師母與文隆牧師同聲否認。有別於從小說、戲劇中得來的情書印象。文隆牧師寫給惠蓉師母的信其實不怎麼浪漫,既沒有甜蜜肉麻的浪漫詩句、也沒有縹緲不實際的山盟海誓。信裡談的都是一名熱血青年對人生的抱負與生活的夢想。與其說是情書,不如說是真誠坦白的思想交流與自我省思。「信中最常提到的,就是他的人生目標『榮神益人』。」惠蓉師母回憶道。

放下金飯碗
        男孩先女孩畢業,當完兵後,成績優異的他考上了當時令人豔羨的海關職務。那時女孩尚在臺北念書,男孩卻很有「智慧」地選擇到女孩的老家高雄去上班,並在女孩父親擔任長老的塩埕長老教會敬拜與事奉。週間下班後,還常去女孩父親開的店鋪陪老人家聊天、吃消夜──未來的岳父大人不單每週都有機會就近觀察這位年輕人,之後女孩畢業回家鄉教書,兩人交往的一舉一動與約會行蹤更是全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三年下來,雖有不少親友想替女孩說媒,老人家對這位教會中最年輕,卻成熟穩重的執事的確是另眼相看。

        兩人於1967年成婚。婚後三年,就有了一女一子兩個可愛的孩子。那時兩人在高雄與岳父同住。文隆牧師在海關上班,工作穩定,惠蓉師母師大畢業後也在家鄉教初中,期待之後能有機會申請回母校高中教書。小倆口似乎就會這樣順理成章循著平穩的生活軌跡一路走下去。

        只是「上帝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1970年,手捧「金飯碗」、前程大好,才剛成家的文隆牧師,竟決定放棄別人搶破頭的海關工作,以及後來擔任的飛利浦電子公司經理,獻身去甫創建的中華福音神學院事奉,同時進修,更深地去落實「榮神益人」的人生目標。

同心學習,經營婚姻
        為了投入神學院,文隆牧師不單要辭去優渥的工作,全家還得從高雄舒適安定的窩搬到臺北,重新扎根。惠蓉師母當時已經收到母校高雄女中的聘書,卻也必須忍痛割愛,從職場走回家中,成為全職主婦。

        丈夫投入神學院,收入驟減。自己則是離開教書崗位,在家裡與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孩子為伍─這生活型態的轉變與落差,一開始的確帶給惠蓉師母很大的衝擊。「我個性比較內向,不擅表達情緒。面對這樣的生活轉變:一整天在家帶小孩、做家事,又不知如何抒發情緒,真的覺得非常鬱悶!」她回想當時的情景:「當時的我不知道如何與丈夫溝通,只會生悶氣,然後兩人就開始冷戰─心想,如果知道他後來會當傳道人,大概不會想嫁給他,因為從未想過要當師母」。

        所幸危機往往也是轉機。妻子溫柔內向,很多事藏在心裡不知如何表達;個性熱情外向,善於語言表達的丈夫發現妻子似乎不太開心,原本只是想「多讓讓她」就好,卻發覺這樣的應對方式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惠蓉師母說,文隆牧師有個很大的長處,就是願意學習、勇於改變。他費心去找尋很多相關的兩性與婚姻的書籍來研讀,參考專家的建議並付諸實行;他學習聆聽、溝通之道,用心與妻子交流;惠蓉師母也因著丈夫的愛與努力,逐漸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很多事,要學會說出來。」願意坦誠溝通,是夫妻之愛能歷久彌新的關鍵之一。聆聽並了解,用對方懂的方式來溝通。雖然轉換跑道挑戰多,兩人因此更有默契。再加上文隆牧師極富幽默感,往往替生活加添不少潤滑劑。「有這麼一位富於幽默感的丈夫,要氣也氣不起來了!」惠蓉師母笑著說。

        除了學習兩人間坦誠的溝通,「家庭祭壇」的建立也是讓兩人經營穩固婚姻家庭的妙方。師母說,雖然兩人都有個人的靈修禱告習慣,但夫妻一起學習禱告、靈修,是在養兒育女之後,慢慢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愛手相攜四公式
        「事奉先從家中開始。配偶是事奉的夥伴。家人是事奉的團隊。家庭是事奉的基地。」這是歷經五十年婚姻的文隆牧師,給後輩傳道人的珍貴秘笈。

        對很多人來說,牧師師母理所當然就是會友的「婚姻楷模」,他們的家庭,也順理成章地該是「模範家庭」。其實他們跟世間所有夫妻一樣,生活中也需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婚姻中也會經過需要摸索適應的磨合期。畫中的人兒走入現實生活中,與你我一般,都需要面對挑戰、也有過軟弱。只是我們往往只看到美好成果,看見一個五十年後讓人羡慕的美滿婚姻,就誤以為傳道人的家庭婚姻生活「原本就該如此」。文隆牧師就他們愛手相攜半世紀的心得,分享了四個「1+1」公式。

        首先,1+1=1:夫妻原本是獨立的個體,在基督裡兩人成為一體。由「我」變為「我們」,展現了「一體感」。

        其次,1+1=2:夫妻各有不同不足處,兩人在一起,能互補互助,帶來「互補感」。

        第三,1+1=3:任何婚姻都會經過適應期、磨合期,也都會有危機,但有主同在的婚姻家庭,就可以因著「基督感」,度過每一階段的挑戰。

        最後,1+1=∞:雖然基督徒的婚姻非必天色長藍、一帆風順,但夫妻同心禱告、帶領兒女一起禱告,來到施恩寶座前─「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雖難免有挫折、有風浪,因著「共禱感」,卻能化解危機,帶來無限大的力量。

成為多人的祝福
        採訪過後,我請牧師夫婦為我祝福禱告─願這對金婚夫婦五十年來靠主得勝的婚姻秘訣,也能傳遞給所有攜手共度人生路的夫妻。

        離開那充滿禱告馨香之氣的溫暖小窩,回首看著門口殷殷揮別的牧師夫婦,再次想起先前那段「畫中人」的逸事,還有惠蓉師母說,她花了五十年體會,文隆牧師當初那「榮神益人」人生目標背後的意義與代價。

        其實,每一幅美滿婚姻圖畫的背後,都有一段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會友也好、牧師也好,無論是婚姻還是家庭,都需要實踐真理與真愛,才能享受「道成肉身」的信仰實質,才能經歷在地如在天的美好生活,也才能成為子孫及周遭眾人的祝福。

延伸閱讀
1. 《精彩的基督化家庭》,蘇文隆,台福傳播中心,洛杉磯,2005。
2. 《牧養心與領導力─獻身40年文集暨70歲思索與感恩》,蘇文隆,使者、賓州,2011。
3. 《至於我和我家》,蘇文隆父母的家族信仰傳承故事,真愛,洛杉磯,2008。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7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