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5期 (2017年06)
主題企劃
團隊呼籲篇
  因應婚姻危機,携手為家而戰
挑戰因應篇
  並肩歡越婚姻週期
實例印證篇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婚姻職場篇‧話題
  婚姻職場,雙重祝福
婚姻職場篇‧故事
  認定祢我她,恩福永相隨
 
真愛分享
晚風習習木長青
  爸爸的禮物
真愛故事館
  舉家窮遊到地極5-4
家庭EQ坊
  歡呼的早晨
夫妻一世情
  老公換膝記
職場好媽媽
  與孩子「同學」
家庭電影院
  全職主婦價幾何?!
真愛交流道
  職場媽媽不寂寞
一笑抵萬金
  廚房驚悚記

的生命已經翻天覆地,卻沒有預料到這場「革命」會這樣持久與深遠。

        兩個孩子接連出生後五年,全職工作、哺育嬰幼兒讓我睡眠不足、丟三落四,標準低到出門只要能把一兒一女都帶回家就好。至於自我成長云云,僅限於讀讀嬰幼兒食譜、看看學齡前幼童教養叢書,除此之外都是天方夜譚,壓根兒想都不會去想。

        兒子惟安五歲進美國小學附屬幼稚園,同事中一位白人媽媽很有智慧,建議我多多認識、涉入美國學校系統,好幫助孩子在學校成長。這位媽媽嫁給越南裔移民,時常跟移民家長接觸,認為移民家長有時誤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沒事了。一來不了解學校環境,容易跟孩子脫節,二來難免會給人留下「自掃門前雪」的負面印象。

        我邊聽她說,邊認真地點著頭,從此跟著孩子踏進校園、走進社區,一同成為學生,一切從頭學起。

志工媽媽與足球媽媽
        走進校園的第一步,除了在惟安的教室裡幫忙指導小朋友剪貼勞作,還有競選學校委員會(school site council)。聽起來好像很了不起,其實不過就是填一張申請單而已。申請的家長不多,我也就當選了。任期中每幾個月跟校長、副校長開會,討論學校目標、教學評鑑結果,也核定特定預算。

        在委員會中,我開始了解學校、學區的組織架構,認識校長、副校長的願景、為人,更放心把孩子送去上學;我也學到公立學校教育系統中有幼稚園學前班(transitional kindergarten),女兒惟熙就申請進入這個班級,對她的學習大有幫助。

在惟安的球隊裡,我也開始學習當隊媽,安排家長輪流帶點心,組織球季中的活動,辦賽季結束後的慶祝會,給教練買禮物。隊媽必須認識所有的家長和小球員,雖然事情多了點,但回報也十分豐富,我們多了跨族裔的朋友、多聽到許多社區消息,比只是滑手機、坐在場邊等比賽結束,來得有趣多了。

愛屋及烏基金會
        社區參與真是會上癮的!接下來我加入學校基金會團隊,先是藉由承辦課後班、暑期班服務學生,為學校籌款;後來又擔任財務董事,管理大大小小的收入開銷。基金會需要常常跟校長、老師聯繫,也需要跟其他家長一同設計節目,為共同目標奮鬥,因此建立了深厚情誼。

        籌款結餘完全回歸校園,讓學校可以為樂團買樂器,聘請美術老師、戲劇老師,教導所有小學生邊學美術史邊學畫、學習基礎表演藝術、上臺表演音樂劇。這些活動不屬於正規課程,沒有政府經費,卻能幫助孩子全人成長,也讓學校連年得獎,吸引許多外校生紛紛申請跨區就讀。

        付出越多,關懷也越多;投入越多,愛也就越多。我從起初只是愛自己的孩子,單純想認識他們成長的環境,到後來愛其他孩子、其他家庭,也愛學校、以學校為榮。我的孩子不在樂團,我為樂團籌款卻是甘心樂意。因為多買一件樂器,就代表多一個小朋友可以參與,尤其是家裡買不起樂器的學生。我的孩子只參加一個才藝班,但我知道每多開一門課,就多一位省心的家長,讓孩子在校區參加物美價廉的課後班,跟著領有專業證照的老師學才藝,還不用額外接送。

與孩子一同成長
        當然啦,晚上回家還要為參與的學校工作和活動聯絡細節、開支票和記帳等等,不總是那麼有趣。不過,當孩子說起某某老師,我每一位都見過,有許多共事過。說起某某同學,我常常認得他們的家長。孩子聽到媽媽跟他們最崇拜的校長開會、最喜歡的老師對話,對媽媽的尊敬又加上三分。他們也知道,學校裡的事是瞞不了、唬不過媽媽的。

        兩個孩子也是小志工:我收到支票,讓孩子蓋存款章,帶他們到銀行排隊存款,解釋我們是在幫忙學校,這些錢會用來付戲劇老師薪水。孩子都愛這位老師,也愛唱 歌表演,於是事事願意幫忙。基金會也提供文化慶典節目,彩排費時耗力,不一定找得齊所需的小演員,於是惟安、惟熙就成為這些節目的當然成員。參與過程中,孩子多多結交朋友,也賺到上臺經驗。農曆新年餐會,惟安在七八十名教職員、學區教委面前表演扯鈴,滿堂喝采;印度光明節晚會,惟熙身著印度服飾上場走秀,在一群來自各族各方的小朋友中,表現得落落大方。

        跟老師合作過程中,我更了解他們的學經歷、教學理念、受孩子喜愛的程度,這讓我對於把孩子留在這所公立學校,更加放心了。尤其是學校中有幾位基督徒老師,每週五義務輪流帶課後聖經班「好消息俱樂部」(Good News Club),我也盡可能地支援他們,為這項事工守望禱告。這個美麗的校園,是我們的禾場,我們全家願意同心盡心愛它,在服事校園中,家人關係也越來越緊密。

家庭職場雙贏
        自從成為職場媽媽,我就從各種管道學習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簡而言之,就是不能為了工作,疏忽家庭生活。這個教導非常重要,卻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迷思,以為工作定會耽誤生活,生活會影響工作,兩者就像蹺蹺板一樣需要平衡,不然一頭高另一頭就低,是零和局面。

        我卻在經驗中發現,除了學習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外,發掘工作與生活綜效(work-life synergy),更能讓專業與家庭生活、社區參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像是飛鳥的雙翼,一同展翅,飛得更高更遠。

        我藉由財務方面的專業背景,擔任學校基金會財務董事並不吃力,也因此受到學區教委的肯定,受邀進入財務與稽核委員會、傑出女青年獎學金委員會。參與這些事務,除了增加與孩子、學校、社區互動,也讓我的眼光放得更寬、更遠。雖然孩子還在小學,我已經開始深入了解中學、大學的挑戰,知道學區內事務千頭萬緒,比單單只管好一所學校複雜多了。

        這些社區參與經驗不僅讓家庭關係更緊密,也讓我在工作崗位上如虎添翼。它等於讓我免費學習如何管理全新專案(如安排課後班課程),學習在董事會、委員會中擔任管理階層職位,學習不卑不亢地與地方民選官員溝通。因此當我在職場上需要擔任類似職務時,總能得心應手,膽子大了幾分。

        但願每一位職場媽媽不僅在工作與生活平衡上駕輕就熟,也都能找到工作與生活中產生綜效的領域,讓工作對家庭、社區帶來正面影響,也讓家庭生活、社區參與,幫助職場媽媽在工作時更上層樓。

作者定居美國南加州,育有目前念小學的一子一女,任職於能源產業。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7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