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29期 (2023年02)
主題企劃
話題篇
  家人的成全者?你就是!
答問篇
  家人生命教練?原來如此!
 
真愛分享
生命體悟
  數算年日得智慧
性別關係懇談室
  伴兒女行過出櫃風暴(上)
時代與青春之戰
  凝視新生代
家庭信仰傳承
  在奇異恩典中前行
真愛交流道
  萬金難買的聖誕禮物
一笑抵萬金
  父愛深幾許

        現今時代嚴峻、動盪不安,戰亂、疫情充斥,吾等需好好省思我們的年日如何?聖經提醒:「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參考詩篇90:10~12

人生短暫且「飛逝」

        聖經形容人的一生如已過的昨日、如夜間的一更、如水沖去、如睡一覺、如生長的草、如一聲歎息。聖經也說,在上帝眼中千年如一日,就算我們能活到100歲,彷彿只是十分之一天,還不到兩個半小時。

        我從小體弱多病,常進出醫院。聽阿嬤說,母親數度抱我到急診室,醫生說不用搶救,沒希望了。高中時,我因嚴重的急性風濕關節炎住院三星期。我在臺灣神學院以第一名拿到道學碩士學位,哪知畢業典禮前三天我重病一場。因此,我從小就對年歲特別敏感,知道了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活到60歲,就給自己設定60歲為盼望的壽命。

        2007年,在開車往聖地牙哥主領一個教會的家庭特會路上,快下高速公路的五分鐘前,兒子打電話來,說:「爸,你當阿公了!」原來媳婦剛生了個男孩。我非常高興,因為活過了 60歲,又升格當了阿公。我不是一個很感性的人,但當時興奮激動地無法開車,淚水不住地流下。我把車停到路旁,虔誠地感恩禱告,然後再上路。就在繼續開車時,腦子裡竟然出現 90這個數字;小時候設定的 60歲壽數,現在改成90歲。心裡特別真情地禱告:「主啊,感謝祢,我能活到看到兒子的兒子。若是可能,求祢讓我能看到兒子的兒子的兒子。(要看到曾孫,至少要活到 90歲吧!)」

        我們可以有很多人生的計畫和期望,甚至可以向神求壽數,但像聖經所說的,只能仰望「主若允許」。我不知道能否活到 90歲,但知道現在已經75歲了,就算真能從當年的 60歲活到 90歲,迄今已經過了一半。

        孫子六歲、孫女四歲時,我和他們一起看他們的爸爸小時候的照片,對他們說:「阿公曾經也是個像你爸爸和你們這樣小的孩子。」他們看著我,覺得很奇怪。我再加上一句:「知道嗎?有一天你們也會像阿公一樣這麼老。」孫女叉著腰,叫道:「No way! (不可能!)」

        我們小時候覺得父母好老,我們永遠不會變得那麼老。小孩子看到老人家,覺得很奇怪,心想:「怎麼會有那麼老的人?」老人家走過歲月,看到小孩子,感歎道:「我也曾經有這麼小的時候。」人生就這樣一交一錯、一代一代飛逝過去。

人生歷程有「無常」

        人生不僅「飛逝」,而且還是我們常常忘記或不敢去想的「無常」。現代人的壽命雖然明顯增加了,但平均壽命不是保證壽命。生、老、苦、病、死,是人生的歷程。其中從天災人禍以及意外事件而來的「苦」,是我們不知道甚麼時候,但知道有可能遭遇。聖經中的約伯在短時間遭受了那麼多苦難之後,感歎:「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約伯記5:7)他的親身體驗,多麼深刻!我們常有很多未來計畫,但不知「明天」或「意外」哪一個先來到;高高興興出門,不一定能平平安安回家。

        1975年第一次來美國進修專業的家庭輔導,事先請求贊助單位幫我安排住在美國人的家庭一個月,以便多了解此地家庭生活。一對很有愛心的年輕夫婦熱忱地接待我。

        一天晚上,大家從外面吃飯散步回來,我跟著進去孩子的房間,看他們怎麼把七歲及五歲的兩個孩子安頓睡覺―讀聖經、講床邊故事,然後父親帶孩子們做睡前禱告,最後一句是:「親愛的主耶穌,我們要睡覺了。明早醒來,如果不在這張床上,就是在祢的懷抱裡。」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禱告,覺得有點不舒服,父母怎麼如此忍心?每晚竟然都提醒孩子,明早不一定會醒在這床上!

        未料,我當晚竟然也這樣做睡前禱告。後來,不僅是睡覺,出門、旅行、開車、搭飛機等……,都是這樣地交託禱告,幫助我超越人生的不安。

        主耶穌對門徒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過了世界。」有了這樣的信心,就可以像保羅說的:「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年日寶貴常「數算」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耳熟能詳的俗諺,勸說人要愛惜光陰,善用年日,把握時機。

1.早做準備

        人都知道會死,卻怕死。印尼防疫新冠肺炎出奇招:先是抬棺上路示警,進而不戴口罩強迫躺棺材三分鐘。誰喜歡談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主耶穌則強調:「先知死,才知生。」

        當年在長庚醫院服事,常在急診室或加護病房慰問病人和家屬。一次一位患者剛過世,家人在料理初步後事。護理長看到我,知道我是牧師,就說:「我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工作已近二十年,發現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面對臨終過程的反應得很不一樣。」我問她:「有甚麼不一樣?」她說:「基督徒臨終時比較平安,心裡比較篤定。為甚麼?」

        我答說:「因為許多非基督徒不知死後去哪裡,或是知道去處但很不想去。」正如我們遠行之後要回家時,不會心懷恐懼,因為知道要回去哪裡,而且去處很溫馨,也是我們的最愛。基督徒知道死後去哪裡,而且去處好得無比,是我們永生的天家。」這是面對死亡恐懼與否的最大原因。

        有些人真不知道死後的去處,而有些不信耶穌的人,因為良知而知道死後的去處(俗稱的地獄)很不好,所以才有掙扎。我的外祖母曾說:「有些人臨終前掙扎不安,好像要被鬼抓去一樣。」基督徒則不然,因為有上帝所應許的永生。「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我們家族最後一位信主的是大姨媽。70歲才信主,但很有平安喜樂。80歲時因淋巴癌已擴散到全身,在非常疼痛的末期,家人將她安置在安寧病房。那天我跟著母親和教會牧師及幾位老姊妹去探望,當時,姨媽虛弱得連眼睛都沒法睜開。

        最後唱詩時,她的眼睛勉強睜開了,向大家微笑打招呼之後,竟然氣若游絲地說:「牧師,我已準備好,請你為我禱告,讓我能被耶穌抱著回天家。」牧師敬虔地帶大家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們把祢的女兒送回祢的懷抱,請祢照著她所相信和盼望的,抱著她回天家。」禱告中我一直看著姨媽安詳且略帶微笑的表情別世。人生飛逝且無常,你為死後的去處準備了嗎?

2.好好活著

        我們不僅僅要準備好面對死亡,且相信有永生,更要在今生好好地活著,活在上帝為各人所定的美好計畫中。以前教生命學時,會帶學生想像躺在棺材裡的情形。一位教牧學生自己在教會教生命學時,他的經營葬儀社的會友特別提供一具棺材放在現場,還讓每位學生都躺在棺材裡 1~3分鐘,體驗一下難忘的感覺,並深刻地領悟當珍惜生命、好好活著。

        好幾年前,我還在牧會時,有個剛生病復原後的主日,從教會回家的路上,妻子跟我說:「這麼多年來,我注意到,好像你每次生完病之後,都講了一篇很不錯的道。」我回說:「因為每次生病,都提醒我一次死亡。」是的,無論小病大病,都能提醒「死亡」。每次的生病,都會讓人有一個新的省思、新的開始,而好好地活著。每天好好活著的智慧,就是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第一天:新鮮、興奮、感謝;也當作最後一天:珍惜、備妥、感恩。

3.珍惜親情

        人生必要的智慧:沒有時間埋怨苦毒、彼此勾心鬥角,卻要及時愛我們的家,珍惜家人,彼此相愛。

        聖經告訴我們:「萬事的終局就要到了。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重要的是要彼此真誠相愛,因為愛能夠消除許多罪過。」(彼得前書4:7~8,現代中文譯本)我接觸到的臨終病人,從來沒有人因為沒有多賺一點錢、沒有多開一家公司、沒有多拿一個學位……,說不甘心就這樣走了。有些人最大的遺憾,是與家人的關係決裂,最深的傷痛,是不知道親人在哪裡……。臨終時沒有苦毒遺憾,就是善終,就是智慧。

        聖經記載了一個感人的小故事。馬利亞在眾人面前,打破一瓶極昂貴的香膏,倒在耶穌的頭上,流到腳底,還用她的頭髮擦耶穌的腳。有門徒公開批評數落她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周濟窮人。」耶穌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說這香膏澆在祂身上是件美事,是為祂安葬用的。馬利亞懂得珍惜示愛,示愛絕對不是浪費。我們也要好好地活著,珍惜機會去愛神愛人。

        我參加過很多葬禮,常聽到親人對死者涕泗縱橫地追述許多感動、感念和感激的話。有些我熟識的死者,知道他們不僅生前沒有聽過親人講的這些話,少數人反而受到的是不孝敬和傷害。這些遺憾的事,最最令我感慨和感傷。

        真愛的董事李道宏牧師,父親 98歲,母親 95,兩人都已嚴重失憶了好幾年。但李牧師和妻子還帶著父母去購物、郊遊、旅行、坐遊輪。許多人困惑地問過他:「父母這麼高齡,記憶都沒有了,何必折騰帶他們到處玩呢?」他卻常回一句很有意義又美好的話:「記憶是留給我們作子女的。」

        有一次回臺灣,碰到一位曾經來美深造的姊妹,對我說:「五年前,您到我的教會講道,還幫我解決了當時正遇到的難題。那時父親去世不久,母親獨自一人居住,希望我能回臺灣陪她。我很掙扎,因為這裡有幾個我很喜歡的工作機會,且很想留在美國。您當天引用詩篇 90篇的信息,讓我深受感動,並決定回臺和母親同住。母親雖剛去世,我很慶幸當初的決定,好好地陪伴母親走完人生最後階段,也彌補過去缺失疏離的母女關係。」是的,珍惜就是無悔、無憾。珍愛家人也許要有一些捨棄,卻換得更多的感激和感恩。

數算年日得「智慧」

        智慧不只是得自教導,更是從生命的體會得來。甚麼是智慧?在長庚醫院接觸過的病人中,有位很成功的生意人,一通電話就可以談成百萬生意。

        有一天,即將被推送到手術室做個大手術,護士要把他整天握著的手機交給太太,他卻不願意。太太要拿來,他也不放手,就請我去幫忙。他還是一直堅持不交出手機,嚷著說:「萬一在進手術房之前,有一通談生意的電話進來怎麼辦?」

        為了不讓病人手術前情緒太亢奮,我只好安撫他的妻子,讓他繼續拿手機。一路上他躺在病床上緊握手機,隨時待命接應電話……。我和他的妻子及兒子只能默默無奈地跟在後面,心裡覺得納悶和感傷。一位即將接受肝癌大手術的病人,醫生事先已向他和家人說明手術風險高,怎麼沒有左右手各握著陪在兩邊的妻兒,卻緊抓著手機?他很精明,會賺錢,卻沒有智慧。很不幸,手術後他在醫院過世。

        甚麼是智慧?兒子問他的媽媽:「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s away(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是甚麼意思?」媽媽趁機回答:「它是說,整天滑蘋果手機的人是拿不到博士學位的。」這就是有智慧地回應兒子的問題。智慧跟聰明不一樣。智慧是懂得分辨「好壞是非、輕重緩急」,知道如何「免可免之禍,享可享之福」,「將心歸家,守住真愛」,並能做出美好正確的抉擇。

        真智慧從何來?聖經箴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以敬畏的心求神指教我們數算自己短暫的日子,好得著智慧的心,不僅生命更豐盛,家庭更精彩!

分享討論題目:

1.分享你個人對「人生短暫且無常」的體會和感觸。
2.如果「今天是你人生最後的一天」,你要如何度過?
3.落實「珍惜親情關係」,你最需要哪些及時的行動?
4.落實「珍惜夫妻關係」,你最需要哪些及時的行動?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23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