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01期 (2018年06)
主題企劃
團隊呼籲篇
  為愛而寫,為家而讀
會長談心篇
  100+1,更上層樓
觀察回應篇
  愛他,就仔細瞧瞧他
感恩故事篇
  真愛,伴我家走過春夏秋冬
激勵鼓舞篇
  有一種愛的叮嚀綿延不絕
 
真愛分享
單親不孤單
  今天我要遇見祢
全人保健
  活力婚姻保健有道3-1
職場好媽媽
  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三代之間
  顧不顧孫?
真愛EQ坊
  日日幸福
一笑抵萬金
  他敢嗎?
溫馨圖文篇
  真愛滿家園
歡樂享真愛
  滿載歡笑的珍貴禮物

        我的前半生,在臺灣出生、求學、成長、結婚、生子、就業,擁有「五子登科」的小確幸生活。然而三十八歲那一年,丈夫意外獲來美國工作機會,半年後我帶著二萬美金、牽著二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拎著二個皮箱,來到天大地大的美國與丈夫重聚。2001年「九一一」事件爆發前不久,我們全家落腳新澤西州,開始追尋美國夢。

家庭:真愛回憶博物館
        就在我初來乍到美國新大陸的同年11月,在洛杉磯一份以「將心歸家享最愛,守住真愛守住家」為宗旨的雜誌,悄然誕生了。2002年因著參加了美國賓州的文字營,我認識了蘇文安牧師,他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恩師。因著蘇老師,順理成章地我接觸了他擔任總編輯的《真愛家庭雜誌》(以下簡稱《真愛》),在蘇老師提拔教導之下,我除了是讀者,更有幸成為作者。

        從來不知道,這份雜誌竟然會與我的家庭,我的成長,我的後半生,如此密切相關。直到十七年後的現在,回頭看《真愛》伴我走過人生春夏秋冬,我才知道,走過的婚姻風暴,度過的中年危機,行過的高山低谷,嘗過的酸甜苦辣⋯⋯。原來,自己和家人一路行過的足跡,原來自家屋簷下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在過去100期的真愛中找到蛛絲馬跡,而這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恩澤之手。

        說《真愛》是我家庭的「回憶博物館」,一點兒也不為過。為了寫101期這一具有歷史性並成長里程碑的見證,我特意上網把過去100期的文章,大致瀏覽一遍;看到了我們家庭的成長與《真愛》的成長亦步亦趨。

        從早期受邀採訪撰寫的「關掉電視,打開心窗」、「家有寶貝狗」、「少男少女想約會」、「贏得青少年的心」、「新手駕駛新上路」到「伴兒女走大學路」,當時作為青少年的媽,我從抓狂慌亂到從容鎮定地伴他們平安走過青春路,順利進入他們心目中的第一志願。

        從採訪撰寫「成年兒女歸巢時」、「成年兒女初入職場」、「真愛值得等」、「兒女婚事,父母大事」幾個成年兒女主題企劃中,我預先演練了成年兒女父母必修的功課,以至於現在可以享受與兩位成年兒女輕鬆相處。

        從採訪撰寫「生活簡單就是美」、「愛我所做,做我所愛」到「瞻望金色年華」,我梳理了自己的生命腳步,從嚮往「多」,走向崇尚「少」。再次堅持生活可以不必那麼複雜,生命不應該擠得擁塞不堪。時間如果用得光光,錢賺得飽飽,卻沒有自由、沒有休閒、沒有運動、沒有時間給家人、健康變少、人情變淡,這樣的人生不美麗。

        在寫作〈賈寶玉與林黛玉〉、〈作你一生的柺杖〉、〈傷筋斷骨一百天〉的見證文章中,我看到自己從抱怨丈夫體弱多病到全心接納扶持他,一起面對人生風浪。

        《真愛》對長輩的關愛與關注,在華人社區立下模範榜樣,大家有目共睹。在我採訪撰寫「樂享銀禧歲月」、「真情真愛顧長輩」、「爺爺奶奶眼中的e世代父母」等主題企劃,《真愛》好像又為我預先上了一門「老年」的人生功課。參與36期「伴親人走過最後一程」,稍稍預嘗了生死學的練習題。老,必然是要繳械退伍,但 不 一 定 要 淒 涼 悲苦。「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這句聖經金句,我銘記在心。

        細 數 《 真 愛 》100期,大致可分為十四類主題,包括:婚前、婚姻、親子、姻親、單親、中年、長輩、家庭休閒、家庭傳承、家庭難題、家庭職場、家庭宣教、全人保健、全人旅遊。依我個人觀感,這在全球中文家庭類雜誌中,堪列內容完備、文字優美、實用可行之前茅。何其有幸,幾乎每一項主題,我都曾經參與採訪或寫見證。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真愛》忠實的讀者,是《真愛》細心的粉絲,伴隨真愛100期,你會發現,感動扎心的故事絕對不止100個,切實又可付諸行動的建議又豈止100項!慶祝《真愛》100期,彷彿看到一幅幅美好、溫馨、動人的傑作,珍藏在真愛記憶博物館中。好文、好書、好電影,每個記憶都得來不易,每個記憶都歷歷在目,焉能不感恩?

親子:好父難為 但絕非不可為
        「親子互動」、「為父之道」這類議題,在《真愛》一值佔有舉足輕重的分量。我猜想這與葉高芳會長和蘇文安副會長兩位對此議題的關注脫不了關係。多年來,真愛一直秉持「好父雖親難為,但絕非不可為」的 信念,強調「不管父親有沒有在場,小孩都會長大。然而,缺席的父親,來日回顧,必定懊悔莫及。能在兒女成長過程中留下足跡的男人,是何等有福啊!他們的真 愛、親情和人生智慧,必能代代傳承,擁有永恆的價值與生命的影響力!」

        重新翻閱29期(2006年6月號)主題企劃「e世代 cool 老爸」,時隔十二年,仍覺得文中每一句話都帶著真知灼見,觸動我心,每一個過來人的建議,是如此經得起時間考驗。

        我曾訪問過葉高芳會長:「如果時光倒流,您會如何加強與兒子的親密?」葉會長毫不猶豫地說:「我不但會花更多時間和孩子玩耍,且經常會與他有肢體接觸,絕不因孩子年齡漸長就停止擁抱。」的確,父親的雙臂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媽媽的雙臂給人安慰,但父親的雙臂讓人有安全感。

        同樣在29期,真愛家庭協會董事暨會務顧問閻凱毅夫人張梅在〈巨人〉一文中寫道:「丈夫在人生關鍵的中年,重排了生活的優先順序:『上帝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將金錢權力的誘惑留下,義無反顧地飛回家人身邊;失了工作,沒了頭銜,最後甚至放掉自我,成了家人心目中的『巨人』。」

        2006年6月,當時我們家正在面臨是否要「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的重大抉擇。對於剛成為基督徒幾年的我們,這委實難以決定。正當我們想打消念頭時,我把當月(29期)《真愛》拿給外子看,最後,外子做出了永不後悔的決定,他堅信「花時間陪伴兒女成長,是天底下最好的投資。」他願意信靠上帝,學習好爸爸的承諾與堅持。從那時起直到今日,十二年來外子幾乎每晚上都為孩子禱告。 我為孩子有這樣委身的父親感謝上帝。

風暴:從〈逆風飛舞〉到〈作你一生的枴杖〉
        2010年我為55期再度採訪閻凱毅、張梅夫婦,該期主題企劃「領家人行過經濟風暴」。我整理了閻凱毅與張梅的故事,題為〈逆風飛舞〉。閻凱毅說:「面對風暴,我知道,妻子的支持,是扭轉乾坤的關鍵。惟有夫妻同心,才能形成整個家庭的共識⋯⋯。事業風暴非但沒有損害我們全家的感情,反而把我們一家四口,更緊密凝聚在一起!因為上帝許可風暴,上帝有祂的目的。當我們真實信靠上帝時,所有的風暴,都不再是風暴,逆風飛舞,反而見證上帝的恩典!」

        訪談中,我深切感受到張梅對丈夫百分百的支持,他們一家四口從信仰中得到的力量,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以實際行動活出內心的喜與樂。張梅給為妻者的建言:「夫妻是一體的,妻子的態度,常會影響丈夫的心情和取向。若沒有良好溝通,有時妻子帶給先生的壓力,反而可能大過風暴本身。如果,我只能給作妻子的一個建議,我會說,當風暴來臨時,為妻者應該像颱風眼一樣,心靈最裡面保持平靜、安穩。」

        其實,與張梅第一次見面是早在2003年我們全家第一次參加黃石公園真愛全人深度旅遊。那一天我與外子因為拍照的一點小事,竟在舉世聞名、美景如畫的大提頓國家公園山腳下大吵了一架。素昧平生的團友張梅正好在一旁,她只說了幾句話,卻帶給我極大安慰。

        我不知道張梅是不是上帝事先安排好在我生命中出現的天使,她示範了一種在風暴中平穩行走的姿勢,讓我在遭遇黑暗與風暴時也可以踩著相同的腳步向前走。「作妻子的要試著幫助丈夫說出心中的害怕、協助丈夫除去內心障礙、鼓勵丈夫不要去看不存在的。有衣有食、全家平安,就當知足!不把『物』看得比『人』重要。若能幫助丈夫找到信仰的核心價值,是妻子給丈夫一項無價的禮物。」重讀自己執筆的張梅說過的話,我覺得字字句句彷彿是上帝在說給我聽的。

        採訪完張梅幾個月後,不到五十歲的外子檢查出罹患青光眼。突如其來的壞消息,不但牽涉家中經濟,更可能是身心長遠的影響,心裡完全沒有底,不知道這場風暴究竟會帶來多大衝擊?當時家裡只靠外子一個人的收入,沒有多餘的存款,兩個孩子還在就讀高中。如今回頭看,上帝好像是藉著凱毅與張梅,事先裝備我面對這場風暴。2012年63期《真愛》主題企劃「婚後依然浪漫」,我寫了〈作你一生的枴杖〉一文,這是我們夫妻感情突破與信心躍升的一大轉捩點。

        手術結果,成功一半。成功的是眼壓下降;失敗的卻是視力退步,外子從此晚上不能再開車了。看醫生絕不是一件浪漫的事,但經過這次手術,我們的感情好像突破到新的層次。每次陪外子到醫院複診,在車上我特別選了〈眼光〉這首詩歌,聽著聽著,外子忽地輕撫我在方向盤上的手,與我同哼:不管天有多黑,星星還在夜裡閃亮,不管夜有多長,黎明早已在那頭盼望。不管山有多高,信心的歌把它踏在腳下, 不管路有多遠,心中有愛仍然可以走到雲端⋯⋯。

        那一刻,我真的相信,心中有愛仍然可以走到雲端,前面依然有夢可想。

        〈眼光〉成了我們夫妻互相加油打氣的情歌,也是我們對上帝所唱的信心之歌。

        以前,我渴望的浪漫是往外找,要外子百依百順滿足我;現在,我追求的浪漫是向內尋,渴慕讓上帝改變我,讓我心意更新變化。我定意這一生要作丈夫的好幫手,他若不能開車,我為他開車;他若眼睛看不到,我就作他一輩子的柺杖。

        八年下來,外子視力從開刀後的0.8,每年逐步退化。「如果有一天我的眼睛完全看不到了,那麼我就有資格領disability(殘障)津貼囉;若是我眼睛還不致全瞎,除了不能開車,至少我還可以靠著0.4以下的視力照顧自己起居。無論怎樣都不算是最糟、最壞的狀況呀!我珍惜現在每一天還看得到的日子,只要把生命主權交給上帝,真誠信靠祂,we will be fine!」聽完回臺灣陪伴老母並做體檢的外子,在電話那頭如此輕鬆地說這番話,我也想學張梅說一句:「我真是感恩,因為風暴,得到了一個信靠上帝的丈夫!」

        夫妻、親子、家庭是生命共同體,在四季裡不斷更新,不斷成長,不斷經歷,不斷調整,不斷學習,不斷成熟 。《真愛》雖是一本輕輕薄薄的雜誌,承載的卻是一份濃濃厚厚的情意。感謝《真愛》,在過去十七年的歲月裡,讓我透過採訪與享讀,認識許多像凱毅與張梅這樣信靠上帝的夫妻與家庭;感謝《真愛》,每一期用文字記錄一個個動人的家庭故事;感謝《真愛》,伴我家走過十七個春夏秋冬,期待《真愛》下一個精彩的101!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